“5G+工業互聯網”,“+”出哪樣精彩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曹嫻
網購、直播、線上支付……說起互聯網,大家不陌生。但說起工業互聯網,有點新鮮了。
“5G”與“工業互聯網”組成的“CP”,寫入《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
《綱要》提出,實施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行動,加強“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深化5G與制造業各垂直行業領域的融合創新發展,不斷提升工業互聯網應用水平。我們來看看,湖南的“5G+工業互聯網”,將“+”出哪樣精彩?
為產業轉型賦能
一般認為,互聯網包括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被認為是廣義的工業互聯網。
與“一個人、一臺電腦、一根網線”就能連接起的消費互聯網不同,工業互聯網并不是讓工業“上網”這么簡單。
工業互聯網是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把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連接融合起來,連接起工業全系統、全產業鏈、全價值鏈,讓產業實現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轉型。
如何緊密地連接融合?融合將產生什么“化學反應”?走進車間、工廠,就能找到答案。
中聯重科云谷工業互聯網平臺,實時連接著分布在全國各地超40萬臺工程機械設備,宛如一個“最強大腦”,通過實時傳送的數據,在線監測每臺設備的所在位置、工作時間、全機狀態等,從而為設備高效、安全運營提供堅實保障。
三一重工18號工廠,工業互聯網的“魔力”隨處可見。在這里,一名技術工人憑借一臺電腦就可以為每個工位提供物料和零部件提取、配送服務;一個指令、四個步驟,就能讓一塊鋼板變成一個零部件……一臺泵車下線,僅需45分鐘。
即使是1%的生產效率提升,背后潛藏的上升空間也不可估量。早在2015年,我國就提出要加強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與布局,建設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工業互聯網。
近年來,湖南深入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目前全省工業互聯網平臺達到120個,其中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26個,主要工業互聯網平臺連接工業設備超過260萬臺套,32.86萬戶中小企業“上云”、1.25萬戶中小企業上工業互聯網平臺。
在工業互聯網三大體系中,網絡是基礎,平臺是核心,安全是保障。5G低時延、大連接的特性,為工業數據的流動和分析提供了“加速器”。當前,“5G+工業互聯網”的融合應用正加速向鋼鐵、煤炭、裝備制造等多行業延伸。去年12月,華為公司CEO任正非到訪華菱湘鋼,為這個全國首家鋼鐵行業5G智慧工廠點贊。
為美好生活添彩
“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讓制造更智能、讓生產更安全,并在潛移默化間改變著我們的衣食住行。
依托服裝工業互聯網平臺,2小時就可以成衣價格購買到個性化定制的服裝;從農作物種植到食品生產加工、倉儲物流等產業鏈各個環節,均能實現數據化、標準化和質量追溯信息化;打開手機就能預約無人駕駛的出租車,上班乘坐的智慧公交真正享有優先通行權……
3月30日,湖南發布“數字新基建”100個標志性項目名單(2021年),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一批代表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的項目,將讓生活更美好、城市更“智慧”。比如,正在研發的“智能診斷學體格檢查機器人”,可以對患者進行遠程診斷檢查;正在建設的地下基礎設施大數據中心,讓市政基礎設施運行可監測、可預警,不用再擔心地面塌陷“吞車”、井蓋丟失“吞人”。
《綱要》提出實施“先進制造業高地八大工程”,加強“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是重要內容。
目前,湖南已設立首個“5G+工業互聯網”先導區(長沙星沙),出臺工業互聯網APP培育三年行動計劃……按照《綱要》要求,湖南將加快工業互聯網在塊狀經濟、制造業企業的深度應用,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國內重要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企業,打造一批“5G+工業互聯網”示范工廠;深入推進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加快推動企業數字化改造、網絡化協同、智能化升級,不斷提升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水平,形成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曹嫻
網購、直播、線上支付……說起互聯網,大家不陌生。但說起工業互聯網,有點新鮮了。
“5G”與“工業互聯網”組成的“CP”,寫入《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
《綱要》提出,實施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行動,加強“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深化5G與制造業各垂直行業領域的融合創新發展,不斷提升工業互聯網應用水平。我們來看看,湖南的“5G+工業互聯網”,將“+”出哪樣精彩?
為產業轉型賦能
一般認為,互聯網包括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被認為是廣義的工業互聯網。
與“一個人、一臺電腦、一根網線”就能連接起的消費互聯網不同,工業互聯網并不是讓工業“上網”這么簡單。
工業互聯網是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把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連接融合起來,連接起工業全系統、全產業鏈、全價值鏈,讓產業實現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轉型。
如何緊密地連接融合?融合將產生什么“化學反應”?走進車間、工廠,就能找到答案。
中聯重科云谷工業互聯網平臺,實時連接著分布在全國各地超40萬臺工程機械設備,宛如一個“最強大腦”,通過實時傳送的數據,在線監測每臺設備的所在位置、工作時間、全機狀態等,從而為設備高效、安全運營提供堅實保障。
三一重工18號工廠,工業互聯網的“魔力”隨處可見。在這里,一名技術工人憑借一臺電腦就可以為每個工位提供物料和零部件提取、配送服務;一個指令、四個步驟,就能讓一塊鋼板變成一個零部件……一臺泵車下線,僅需45分鐘。
即使是1%的生產效率提升,背后潛藏的上升空間也不可估量。早在2015年,我國就提出要加強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與布局,建設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工業互聯網。
近年來,湖南深入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目前全省工業互聯網平臺達到120個,其中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26個,主要工業互聯網平臺連接工業設備超過260萬臺套,32.86萬戶中小企業“上云”、1.25萬戶中小企業上工業互聯網平臺。
在工業互聯網三大體系中,網絡是基礎,平臺是核心,安全是保障。5G低時延、大連接的特性,為工業數據的流動和分析提供了“加速器”。當前,“5G+工業互聯網”的融合應用正加速向鋼鐵、煤炭、裝備制造等多行業延伸。去年12月,華為公司CEO任正非到訪華菱湘鋼,為這個全國首家鋼鐵行業5G智慧工廠點贊。
為美好生活添彩
“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讓制造更智能、讓生產更安全,并在潛移默化間改變著我們的衣食住行。
依托服裝工業互聯網平臺,2小時就可以成衣價格購買到個性化定制的服裝;從農作物種植到食品生產加工、倉儲物流等產業鏈各個環節,均能實現數據化、標準化和質量追溯信息化;打開手機就能預約無人駕駛的出租車,上班乘坐的智慧公交真正享有優先通行權……
3月30日,湖南發布“數字新基建”100個標志性項目名單(2021年),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一批代表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的項目,將讓生活更美好、城市更“智慧”。比如,正在研發的“智能診斷學體格檢查機器人”,可以對患者進行遠程診斷檢查;正在建設的地下基礎設施大數據中心,讓市政基礎設施運行可監測、可預警,不用再擔心地面塌陷“吞車”、井蓋丟失“吞人”。
《綱要》提出實施“先進制造業高地八大工程”,加強“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是重要內容。
目前,湖南已設立首個“5G+工業互聯網”先導區(長沙星沙),出臺工業互聯網APP培育三年行動計劃……按照《綱要》要求,湖南將加快工業互聯網在塊狀經濟、制造業企業的深度應用,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國內重要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企業,打造一批“5G+工業互聯網”示范工廠;深入推進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加快推動企業數字化改造、網絡化協同、智能化升級,不斷提升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水平,形成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