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指出,2015年將成為“一帶一路”早期實施的元年,將引領中國和有關區域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一帶一路”簡言之,就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大致分為三條陸路和一條水路:向北與俄羅斯的交通線及管道連接,向東連接東亞兩個主要經濟體日本和韓國,向西通過中亞連接西歐,向南通過印度洋連接到北非。
不難看出,陸地交通運輸將在“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中占據很關鍵的位置,而鐵路作為陸地主要的交通工具將發揮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說,鐵路將因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而迎來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
眾所周知,絲綢之路在古代曾是我國與歐洲及西亞地區的貿易發展、人文交流、文明傳播之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可以極大地推動區域內各國的經濟發展,但是交通的發展是前提。
日益完善的鐵路網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提供了先決條件。如今,中國內地31個省區中,28個已通高鐵,離全覆蓋僅“一步之遙”。截至2014年底,全國鐵路運營總里程也突破了11萬公里,其中高鐵運營總里程超過1.5萬公里。鐵路將西北、華北、華東、西南以及東亞地區緊密聯系在一起,讓更多的交通運能得到釋放,極大地降低了時間成本和物流成本,讓所到之國的民眾都能得到實惠。
此外,世界經濟的一體化,加快了國與國之間市場化的進程,鐵路作為區域間交流與合作的紐帶以及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馬車”,其影響力日益顯現。
此前,鐵路部門為了服務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通過優化運輸組織,提高鐵路國際聯運服務質量,打造了中歐班列國際物流品牌建設;按照日行1000公里、全程運輸時間在12天左右的要求,安排了西中東3個方向的中歐班列通道,其中西部通道經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經二連浩特出境,東部通道經滿洲里出境。
毫無疑問,“一帶一路”戰略將為鐵路網建設中的西線、北線、中線、南線的全面貫通打下堅實基礎。隨著鐵路建設的通省、出境、跨洲,將形成貫通亞洲和歐洲的獨特經濟通道,進一步帶動我國經濟從以往的“點、塊”轉向全局發展。很顯然,在鐵路發展的一系列舉措中,發達地區的優質資源也將源源不斷地向不發達地區輸送和補充,國家的整體經濟發展將會逐漸趨于均衡。
何況,“一帶一路”輻射的范圍涵蓋了東盟、南亞、西亞、中亞、北非和歐洲,沿線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約占全球的63%和29%,而該區域又是世界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沿途多為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后發優勢強勁,發展空間大。
這意味著,要滿足和消化如此龐大的經濟發展,需要陸路、水運和航空等交通運輸行業更加快速的發展,那么,如何在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有所作為,把握機遇,鐵路還有很長的路可走。畢竟,機遇往往與挑戰并行。